內容來自YAHOO新聞
愛聊居服員 從中解難題
中國時報【程炳璋╱台南報導】
國內目前有近46萬的失智、失能老人,卻僅有2萬多名的本國居服員,人員嚴重不足。5月下旬通過的 「長期照護服務法」草案,則為高齡化社會的台灣帶來了一線希望,然而我們仍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居服員的行列。〈長情的告白〉系列報導,將為您解開「居家照顧服務員」的神聖面紗,讓26位居服員陪伴與愛的故事,帶給您不僅是滿滿的感動,還有更多的信任與鼓勵。
原本從事會計的陳淑華,因為照顧癌末的父親與帕金森氏症的婆婆,認識居服員這行業,經過一番心理建設,決定投入這份工作。1年多來,每天在多位案主家來回奔波,協助復健貸款信用貸款缺錢急用哪裡汽車貸款信用貸款借貸銀行與環境整理,儘管勞累,她卻珍惜與每個案主相處的機會,並從他們身上學到可貴的人生哲學。
「不管窮富,人到最終,都是渴望『陪伴』兩字而已」陳淑華身上有本「秘笈」,記錄的都是深受病痛的案主。在經歷過大半人生後,領悟的人生哲理,也許僅是一句話,也許是一段很長的感觸,對她而言,都是相當珍貴的經驗分享。
長輩渴望有人陪伴
「她們會老,我也會老,看到她們遭遇過的執著,就會知道自己未來可能同樣遇到的困難。」陳淑華擔任居服員1年多來,服務過7個案主,其中兩個已往生。在服務過程中,她覺得每個個案都是一本故事書,不斷啟發著自己的人生。
一天內要騎車奔波,照顧5個案主,身體的勞累已司空見慣。對陳淑華來說,每個案主銀行強制扣薪服務時間的拿捏最辛苦,因為這些長輩每個都希望居服員可以多留一會兒,儘管只是陪她們聊天,或者一起吃飯也好。在服務過程中,她看到的是長輩們的孤獨恐懼。
陳淑華很感謝一位服務過的曾阿姨。在剛擔任居服員時,其實遭遇很多挫折,習慣在案主前面表現開朗的自己,遇到曾阿姨,卻反而會一骨腦兒向對方吐露工作遇到的種種困難。
印象中的曾阿姨,總是會以本身的人生經驗分享給她,化解她心中的負面情緒。直到現在,一想到這位曾「渡化」自己的曾阿姨,陳淑華仍心懷感謝「沒有她,當初不知道怎麼度過難關」。
聊天取得案主信任
另外一位87歲的吳姓阿嬤,因病需長期洗腎,陳淑華想起服務她的過程相當辛苦,因為在幫阿嬤洗澡時,總是被要求要用菜瓜布擦,還需幫忙洗衣服、整理浴室,發覺服務時數快到了,還會趕緊叫她做更多工作。
陳淑華知道,平時總是自己獨居的吳姓阿嬤,其實相當孤單,種種的要求,只是想讓居服員能夠留在自己身邊更久一點。有一次阿嬤終於忍不住,開口要求她,可否就這樣留在家裡陪自己一晚。
喜歡接觸人,服務過程中注重聊天,是陳淑華工作特色。她相信,透過聊天可以取得案主的信任,才能發現問題,進而解決。
儘管每天做到腰傷、痠痛,陳淑華不怕身體的勞累,熱中的踏上居服員之路,想幫助更多的人,還表示未來想一路當上督導。
她提醒想踏入這行的人「要先喜歡這行業,能將心比心,為對方立場想,才能夠存活下來」。
新聞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愛聊居服員-從中解難題-215003849.html